今天是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
中国天气网>甘肃 > 沙尘暴监测 > 气象科普

甘肃省全力应对陇南暴洪泥石流灾害

【字体:   2017-08-21 11:03:53   来源: 中国天气网甘肃站

从省民政厅获悉,面对我省近期多地发生的暴洪泥石流灾害,依据《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》,省减灾委、省民政厅已于8月10日15时01分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三级应急响应,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防灾救灾工作。

据了解,8月以来,我省陇南、定西、甘南等部分市州遭受暴洪泥石流灾害,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。截至8月12日,灾害共造成10市州的27个县区、38.83万人受灾;因灾遇难9人、失踪1人;紧急转移安置9902人,其中集中安置1527人,分散安置8375人;房屋倒损3714户14224间;直接经济损失9.28亿元。接到灾情报告后,省民政厅工作人员连夜赶赴陇南市武都区、文县、礼县等受灾严重的乡镇查核灾情,指导灾区做好遇难人员家属抚慰、转移安置人员保障及失踪人员搜救、应急期生活救助等工作。经过汇报后,中央财政下拨我省救灾资金7000万元,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应急期、过渡期、遇难抚慰和灾后重建等工作。同时,我省下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500万元,用于陇南“8·7”暴洪泥石流灾害应急救助和受灾群众过渡期生活救助。还向受灾最为严重的陇南市武都区、文县调运棉帐篷500顶、折叠床1000张、防潮垫1000张、棉被1000床,指导市、县民政部门紧急向受灾乡镇调运各类救灾物资6888件,对陇南灾区的9868名受灾转移群众进行了妥善安置,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干净水喝、有临时安全住处、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。

陇南“8·7”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,省住建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召开会议研究部署,安排相关负责人带队赶赴陇南开展暴洪泥石流灾害核查,并指导做好防范暴洪、地震灾害叠加而造成新的灾损发生。

8月10日上午9时,省住建厅核查组首先到达文县梨坪镇金坪村、玉坪村重灾区,对农房受损情况进行实地查看了解。8月11日上午,省住建厅抗震办及工程院专家又前往武都区石门小学、幼儿园及东江小学、幼儿园检查鉴定,同时对陇南市做好公共建筑物抗震加固防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。从8月8日开始,将灾情信息及时汇总上报。

下一步,省住建厅将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,进一步做好灾后重建工作。在国土部门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基础上,将积极配合县乡政府做好受灾群众集中重建点的选址工作,组织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抽调精兵强将,短时间高质量完成集中重建点建设规划和农房设计工作,尽快交付规划设计方案,确保集中重建点及早开工建设,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新居。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,积极对接住建部给予我省专项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和补助资金,将此次所有重建户和维修户纳入补助范围,减少农户个人负担,加快推进农房重建和维修建设进度。按照“急事急办、特事特办”原则,督促受灾市县建设部门优化审批流程,加快工作进度,对灾后重建项目开设“绿色通道”,及时审批办理规划、设计、开工等手续。指导灾区严格落实灾后重建工程质量责任体系,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重建建设项目给予技术指导和帮助,确保灾后重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安全。

8月6日至7日,陇南市突发强降雨引发暴洪、泥石流,使农牧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。省农牧部门迅速组成两路工作组深入陇南市文县、礼县、西和县等地,在调查灾情的同时,帮助和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,落实救灾措施。

据省农牧部门调查统计,此次灾害造成陇南市大面积农作物和林果受灾,许多畜禽繁殖场、蔬菜大棚、农田毁坏,共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.29亿元。针对灾害实际,农牧系统积极开展技术服务,组织专业技术人员,深入重灾区,通过现场宣讲和印发减灾救灾技术资料,对水淹田块及时进行引洪排淤,防止农作物积水烂根。对雨水冲刷严重的玉米、马铃薯地块及时进行壅土和扶苗,对暴雨造成绝收的地块及时清理砂石和淤泥,抢种蔬菜。同时,对因灾死亡的家畜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补栏,对受损农业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加固等措施开展生产自救。

为帮助灾区恢复农牧业生产,省农牧厅将灾情及时上报农业部,并与省财政厅联合申请国家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。还从上半年农业部安排我省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中安排陇南市500万元,用于修复水毁的农牧业生产设施补助,抢种蔬菜等农作物种子、化肥等生产资料补助,力争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。

下一步,省农牧部门将积极申请国家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,加强灾害预警、应急值守,加强技术指导,帮助灾区农民做好生产恢复工作。

编辑:
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中国天气网”。
收藏此页】 【打印

相关新闻

    关于我们- 联系我们- 帮助- 人员招聘- 客服中心- 版权声明- 网站律师- 网站地图- 商务合作- 广告服务- 手机版

    客服邮箱:service@weather.com.cn 广告服务:010-58991910
    Copyright©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(2008-2024)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
    制作维护: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、甘肃省气象局
    郑重声明: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
    京ICP证010385-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-200500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