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
中国天气网>甘肃 > 沙尘暴监测 > 气象科普

蚕豆主要病虫害

【字体:   2017-10-19 15:59:17   来源: 中国农资网  

一、蚕豆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

1、主要病害

1)赤斑病:赤斑病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,发病后轻则减产三成左右,重则叶枯杆死,颗粒无收。此病由真菌引起,在1520℃和高湿条件下,病害发生蔓延很快,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,重复侵染危害。发病初期,叶片上产生赤色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成赤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内有裂缝,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、枯腐,并生灰色霉,剥开茎杆能见到内壁附有黑色菌核,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。该病除危害叶片、叶柄和茎杆外还可危害花瓣和幼荚。

2)锈病:锈病是蚕豆常发病害之一,蚕豆发病后,叶片干枯、籽粒不饱满,发病严重时植株枯死,严重影响产量。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,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部分后,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孢子就能发芽侵入。锈病发病越早,蚕豆的产量损失就越大。

3)枯萎病:枯萎病是蚕豆近年来发生极为普遍的病害之一,发病后很难控制。该病从出苗至花期都出现,导致烂根、植株矮小、叶色淡黄并成萎蔫状;顶部茎叶萎叶萎蔫下垂,叶片脱落;根部发黑,侧根很少,主根短小、黑褐色、成鼠尾状、植株极易拔起。

蚕豆萎病的病菌种类很多,常见的为镰刀菌类。病菌常潜藏在病残体内,在土质中可存活多年。一般土质偏酸、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及连作地块发病比较严重。蚕豆初荚期若遇高温、高湿,有利于病情的发展蔓延。

2、主要虫害

1)蚜虫:繁殖力极强,是我镇蚕豆上的常见虫害,可危害蚕豆的整个生长期,多群集蚕豆顶端嫩叶危害,使蚕豆生长迟缓,并可传播病毒,使产量降低。

2)美洲斑潜蝇从1996年开始在我镇出现危害至今,以幼虫潜入蚕豆叶片表皮下,曲折穿行,取食绿色组织,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隧道。危害严重时,叶片组织几乎全部受害,叶片上布满蛀道,尤其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,甚至枯萎死亡。幼虫也可潜食嫩荚及花梗。成虫还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处成小白点。

3)蚕豆象:是危害蚕豆的主要虫害。蚕豆被害后,食味变苦,重量减轻,发芽率明显降低,易发霉变质。蚕豆象一年发生一代,成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蚕豆始花期前后大量飞入豆田,栖息在蚕豆的叶片和花瓣上,以花粉和嫩叶为食。在蚕豆结荚期开始产卵,到结荚末期产卵结束。当蚕豆进入鼓荚期,幼虫即蛀入豆粒内取食;收获后继续在豆粒内化蛹、羽化、以成虫越冬。

二、蚕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

1、农业防治

1)三沟配套:主干沟、支沟、田沟三沟配套、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;(2)增施磷钾肥,蚕豆根部有大量的根瘤菌,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,满足蚕豆自身的需要。为了增强其抗性,提高抗病率,可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,草木灰100公斤或硫酸钾肥10公斤。(3)苗期喷施一次钼肥,促进蚕豆的生长、分枝。

2、药剂防治

1)赤斑病:用50%“多菌灵”500倍液或50%“甲基托布津”500倍液喷药23次,可控制发病。还可用草要灰100千克/亩撒施在叶片上防治。现蕾期每亩可用8千克硫酸钾兑水100千克喷雾。

2)锈病:每亩用15%“粉锈宁”1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80%“代森锌”75克兑水喷雾。发病初期防治一次,以后每隔68天一次,连喷23次,效果更佳。

3)枯萎病:在发病初期,亩用“国光根腐灵”50克兑水3040公斤,或50%“多菌灵”500倍液喷茎叶及根部,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4)蚜虫:蚜虫发生初期及蚜虫中开始出现有翅弱蚜时喷药防治。可用40%乐果乳油800倍液或40%“氧化乐果”1000倍液或亩用“比丹”20克兑水3045kg向植株顶部叶片喷雾。也可用洗衣粉125克、尿素5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。

5)美洲斑潜蝇: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或在刚出现为害时喷药防治成虫。防治幼虫要连续进行几次,每隔56天一次。可用“斑潜净”500倍液;或“阿维毒”800倍液或40%“氧化乐果”乳油1000倍液等。

6)蚕豆象:

A、毒杀成虫。在蚕豆初花期至盛花期,用20%“速灭杀丁”每亩20ml兑水50公斤喷雾,隔一周防治一次,防治效果达80%

B、毒杀幼虫。在蚕豆终花期用80%“敌敌畏”乳剂1000倍液喷雾,对初卵幼虫的防治效果较佳。

C、种子处理。

药剂处理:用80%“敌敌畏”乳剂1000倍液喷洒种子,然后装袋贮藏,可防幼虫羽化。

热水浸种:在蚕豆收获一周内,豆粒中的幼虫还很小,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处理种子,能杀死豆粒中的幼虫。方法是在锅内盛水八成满,将水烧开后,把装有豆种的篮子放入锅内,上下搅拌约30秒钟,随后即取出将蚕豆倒入冷水中浸一下,再摊开晒干贮藏,此法防效可达100%,处理后的豆种对留种无影响。并可烫死病菌,从而减少蚕豆出苗后病害发生。

编辑:
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中国天气网”。
收藏此页】 【打印

相关新闻

    关于我们- 联系我们- 帮助- 人员招聘- 客服中心- 版权声明- 网站律师- 网站地图- 商务合作- 广告服务- 手机版

    客服邮箱:service@weather.com.cn 广告服务:010-58991910
    Copyright©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(2008-2024)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
    制作维护: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、甘肃省气象局
    郑重声明: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
    京ICP证010385-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-200500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