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
中国天气网>甘肃 > 沙尘暴监测 > 气象科普

慢性病人如何吃月饼不伤身

【字体:   2018-09-21 16:07:01   来源: 中国天气网甘肃站

“八月十五月儿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随着中秋节的日渐来临,市面上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月饼,虽然各厂商都纷纷绞尽脑汁,翻新花样,但市场上的月饼,一般仍以莲蓉、绿豆蓉、红豆蓉、枣泥、五仁等传统口味为主。

月饼的原料虽然为莲子、绿豆、芋头、杏仁等健康食品,但制成馅料后,由于加入了大量的糖与油及食品添加剂等,已摇身变为高脂肪、高糖分,对健康没多大益处的食物,而月饼作为应景食品,在过节的气氛下很难禁食。因此,无论您是健康人还是患者,老人还是孩子,如何巧吃月饼健康快乐地过个团圆节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。下面请听听专家的建议:

1.糖尿病患者

时下流行的月饼可分两大类,一类是脂肪和糖分极高的双黄、莲蓉月饼;另一类是胆固醇偏低,但糖分很高的五仁、豆沙月饼。由于制作过程中大多添加了动物性油脂,月饼的脂肪与含糖量都很高,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而言,月饼的营养价值并不高。因此,对于糖尿病患者,月饼应该禁食。一旦控制不住量吃得太多,很可能会使血糖猛增,引起机体代谢紊乱,加重糖尿病病情,甚至可以诱发酮症酸中毒。

特别提醒:

(1)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,可以加餐的方式适量吃些月饼,如1/4个无糖月饼配合一些淡茶、山楂水、菊花茶等。

(2)加餐食用了月饼后,应该适当减少加餐后正餐的主食量以控制全天的总热量。

2.心脑血管疾病患者

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患者吃月饼应适量。因为对于此类病人而言,多吃月饼会导致血脂增高,血液黏稠,血压升高,甚至可能出现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受阻,影响心肌供血。对于一些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,多吃月饼,甚至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。由于月饼中含油大,甚至有些月饼是用猪油做馅,这对心脑血管病人,尤其是胆固醇高的人非常不利。

特别提醒:

(1)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血压稳定、血脂指标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月饼;

(2)高脂血症的病人还应该特别注意月饼内的蛋黄,尽量不吃蛋黄陷以及肉馅的月饼,可选择果仁陷月饼。

3.胃肠功能不佳者

对于患有急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而言,多吃月饼可不是好事。近段时间以来,因进食月饼引发腹胀来求医的患者明显增多。对于消化功能不佳的人而言,多吃月饼,不仅会使胃酸大量分泌,进一步损伤已经破坏的黏膜,有的甚至可造成胃肠出血。此外,大量进食的话,患者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也将大增。

特别提醒:

(1)忌一次性食用过多,量控制在一个以下。

(2)月饼最好与青菜稀粥同食,有利于消化,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
4.胆囊炎、胆石症患者

胆囊炎、胆石症患者不宜多吃月饼,轻则消化不良,重则可以引起胆囊疾病发作;饱食过多的月饼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。因此急、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症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月饼这类高脂肪的食物。

5.器官功能不全者

对一些久病初愈的人而言,体质仍比较虚弱,尽管食欲可能好转,但消化功能仍不强,因此月饼对他们而言,只能是品尝,切忌多食。对于患有肾炎、肝炎等疾病的病人来说,也应该少食月饼,否则很可能加重脏器负担,导致疾病加重。而对于一些接受过器官移植的病人,应该少食或慎食月饼。

6.婴幼儿

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健全,难以承受大量高糖、高脂肪的食品,因此三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吃月饼,三岁以上的宝宝,肠胃稍微成熟一点了,可以适当吃一点,但也切忌过量,每次最多只能吃月饼的1/4个,同时,应适当减少当天的主食及油脂的摄入量,以平衡宝宝一天的饮食。

市面上常见的婴儿月饼,厚约一厘米,直径约三厘米,外表细腻,内有水果馅,被戏称是常规饼干的压缩饼,但价格却比普通月饼贵得多。无论是常规月饼还是婴儿月饼,都是能量密度过高的食物,并不适合消化系统未完整发育的宝宝,吃多了,宝宝可能会出现拉肚子等消化不良症状。

特别提醒:吃月饼时不要给幼儿配汽水、果汁或浓茶。

因为汽水、果汁含大量的糖分和热量,和月饼搭配无疑是“火上加油”,对幼儿健康危害极大。而浓茶和咖啡中含的咖啡因是一种很强的兴奋剂,对幼儿的神经中枢危害极大,所以也千万不要给幼儿吃。在吃月饼时可给宝宝配一些清淡的饮料如开水、淡茶,或自制的山楂水、菊花茶、罗汉果茶等可以消脂解腻。

7.老年人

因消化吸收能力较差,多食可加重脾胃负担,引起消化不良、腹泻等疾病。

特别提醒:月饼要新鲜吃。

和吃瓜果蔬菜一样,月饼同样要吃得新鲜。由于月饼含有丰富的油脂和糖分,受热、受潮都极易发霉变质,要想吃得新鲜,最好随买随吃。亲朋好友送来的月饼,如果来不及吃,一定要存放在低温、阴凉、通风的地方。最好将月饼连带包装盒一起放入冰箱冷藏室,食前一小时取出,可保证它的口味。一旦发现霉变,不能怕浪费而继续食用。

编辑:
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中国天气网”。
收藏此页】 【打印

相关新闻

    关于我们- 联系我们- 帮助- 人员招聘- 客服中心- 版权声明- 网站律师- 网站地图- 商务合作- 广告服务- 手机版

    客服邮箱:service@weather.com.cn 广告服务:010-58991910
    Copyright©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(2008-2024)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
    制作维护: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、甘肃省气象局
    郑重声明: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
    京ICP证010385-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-20050053